坚定文化自信 弘扬中华体育精神
竞体司 刘 娜
11月11日-15日,总局党校第十三期处级干部进修班赴山东曲阜进行为期一周的现场教学,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涵养政德、强化党性修养。11月15日下午,第33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奥运健儿们亲身讲述在巴黎奥运会上为祖国和人民赢得荣誉的奋斗历程,首都各界代表3000余人参加报告会。以这样大的规模、这样高的规格宣传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充分彰显了体育激发民众爱国热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强大精神力量的主动和自觉,也生动展现了坚定文化自信与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高度融合。
一、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坚定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将十八大报告指出的“三个自信”拓展为“四个自信”,增加了“文化自信”。《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进一步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文化自信来自于文化主体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也构成了文化自信来源的三个维度。
二、中华体育精神
中华体育精神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是中华民族在体育领域形成的一系列价值观念、思考方式和精神特质,是中国体育的核心和精髓。从来源看,中华体育精神与孔子的体育观、中华传统文化非常契合,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中华体育精神深植红色基因、映射时代精神,形成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源泉;中华体育精神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发展,有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的实践基础。中华体育精神从历史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是我国现代体育运动兴起和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精神产物,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体育精神与中国精神同脉同源,是中国精神在体育领域的具体体现。
三、把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同坚定文化自信结合起来
2019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国女排代表时指出,实现体育强国目标,要大力弘扬新时代的女排精神,把体育健身同人民健康结合起来,把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同坚定文化自信结合起来,坚持举国体制和市场机制相结合,不忘初心,持之以恒,努力开创新时代我国体育事业新局面。
体育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在事关国家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中,体育往往放在文化板块进行部署,为我们开展体育工作、推进体育事业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和支撑。我们要自觉把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同坚定文化自信结合起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培育中华体育文化,大力发展体育文化事业和体育文化产业,加强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以体育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时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