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以德,建设体育强国
财务中心 周立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我们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分析,对有益的东西、好的东西予以继承和发扬,对负面的、不好的东西加以抵御和克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能采取全盘接受或者全盘抛弃的绝对主义态度。
一、民惟邦本与人民至上
(一)从“神本”到“民本”。商周交替,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平民阶层力量上升,从神权政治向人文政治转型,周公开启民本、德治、礼乐等思想,成为孔子儒家学说及后世儒家思想的根源。“神本”信鬼神重祭祀,通过祭祀获得天帝对商朝统治家族的授权和保护,而民本“敬德保民”,通过提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进行“理论创新”,将“民”置于“天”之上,强调为政者的道德修养和对民众的关爱保护,才是上天选择辅佐的标准和依据,成为此后中国古代王朝更替的道义号召基础——替天行道。
(二)从“民本”到“民主”。古代统治者的“民本”思想实质上是为维护其统治而在某些阶段重视老百姓的疾苦,有其进步的一面。而中国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并且由《宪法》确认,通过由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等制度来予以保障。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党的二十大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出全面部署。
(三)体育强国建设。体育强国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体育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体育是民生,问需于民,回应人民呼声;体育靠人民,问计于民,人民参与政策制定。体育强国建设中要注重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广泛听取意见,坚持集体民主决策,政策制定、制度建设要征求相关方意见建议,保障其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体育总局办理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建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提案分别为13件和15件,涉及体育改革发展和民生等多个方面。
二、中庸之道与守正创新
(一)“允执其中,无过无不及“。要正确理解和把握“管理”和“服务”的关系。
(二)与时偕行,守正创新。面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完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明确要求,要转变思维方式、破除工作惯性,创新管理方式,着力解决深层次问题,坚持开放办体育,推动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更充分结合,更加重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并且在此过程中理顺政府和市场边界,明晰社会组织职责,健全完善体育资源开发和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体育的科学规范机制,防控廉政风险,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和保障,同时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道德与法治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滋养作用。诚信,可以降低社会交往、市场交易乃至工作沟通成本。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政府采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诚实信用原则。政府采购领域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供应商投标成本,推行供应商资格和信用承诺制,但随之又出现供应商造假行为。《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推进体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体育企业信息公示制度,强化体育企业信息归集机制,健全信用约束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四、加强学习修养,提高本领能力
面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体育强国建设的任务,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挑战,需要不断加强学习修养,提高各方面本领能力。要修心,崇严实、戒浮躁。面对工作伦理问题,特别是面对复杂情况处于“两难”境地时,想及时作出正确选择和决定,有赖于平常的政德修养和党性修养。